GALAXIA中文网

音樂欣賞(4):音樂四要素

VR 官网

你的位置:GALAXIA中文网 > VR 官网 > 音樂欣賞(4):音樂四要素


音樂欣賞(4):音樂四要素

发布日期:2025-01-04 11:27    点击次数:151

一、 前言: 相對於藝術是空間的藝術而言,音樂則是時間的藝術。所以時間、速度對音樂是很重要的。一般人認為音樂的四大要素是: 音色、節奏、旋律、和聲,每個要素都很重要,而其變化決定曲子的形式。對大多數人而言最重要的要素是旋律,因為我們欣賞音樂的時候,只知道或注意旋律,其他的要素我們都忽略了。除了上述要素之外,欣賞音樂尚須認識音高、力度、織體、曲式、風格、調性等因素。 二、 音域 (pitch): 它雖然有高音區、中音區、低音區,但卻是相對的概念。對各種樂器和各種人聲的音區劃分的標準是不同的。比如鋼琴上的中央C,即整個鍵盤中間的C音 (通常其每秒震動為440次),對於小提琴來說,是低音區,可是對於低音大提琴來說它是高音了。在一首作品中,作曲家不會只使用同一個音區。 L1 The Star-Spangled Banner,美國國歌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高低分明。 L2 Beethoven, Ludwig van, 1770-1827, Symphony No. 7, op. 92, 2nd mvt., 平穩。 三、 力度 (dynamics) : 力度也是一種相對的概念,表示聲音強、弱的程度。 音樂術語通常採用義大利語。十二世紀黃金時期的巴黎聖母樂派 (Notre Dame School),十四世紀的尼德蘭樂派 (Netherland School)最為鼎盛,後來音樂的重心逐漸移威尼斯。因為這個時期義大利中吸取尼德蘭樂派大師,如: 威樂特 (Adrian Willaert c1490-1562) 等人。從此義大利取代尼德蘭樂派成為音樂潮流的領導,因此義大利文作為當時音樂通用的語言。德國文藝復興末期到巴洛克時期有許多傑出的作曲家到義大力謀職或留學。以撒 (Heinrich Issak, c1450 -c 1527) 寫一首世俗歌曲「因斯布魯克,我現在必需離開你」(Innsbruck, ich muss dich lassen) 是以撒在1515年時離開 Innsbruck 到威尼斯任職時候所寫。紐倫堡出生的哈斯勒 (Hans Leo Hassler, 1564-1621) 於1584年到威尼斯加百列利 ( Andrea Gabrieli, c.1520-1586) 門下學作曲,稱為德國教會音樂家之父早期巴洛克作曲家舒茲 (Heinrich Schuetz,1585-167I) 後來也到加百列利門下受教,約一百年之後的韓德爾也到義大利遊學。早期文藝復興才剛開始有力度標記,巴洛克時期音樂各種術與新的音樂技巧才逐漸臻於完美。 力度標記最早是1555年由義大利音樂理論家文生的諾 (Nicola Vicentino, 1511- c1576) 和撒利諾(Giseffo Zarlino, 1517-1590) 於1588年提出關於聲量之問題,之後樂譜上多有詳細力度標記。力度從最弱的到最強,通常可分為十幾個層次,每一個層次的力度都是一個相對值。piano,是弱的意思,縮寫為P,P越多就越弱,最多可有5個P,那就是極弱。forte,是強的意思,縮寫為f,f越多就越強,假如樂譜上標有五個f,那就是極強。白遼士 (Hector Berlioz, 1803-1869) 是第一個作曲家用fffff,演奏者必須竭盡全力地演奏。維爾弟 (Giuseppe Verdi, 1813-1901) 的安魂曲用ppppp,而柴可夫斯基 (Peter Tschaikovsky, 1840-1893) 的悲愴交響曲用pppppp。除了這些記號以外,還有漸強(> 或cresc)和漸弱(decresc 或 >),突強 (Sf或Sfz)突弱。 L3 Richard Wagner, 1813-1883, Lohengrin, Act III, (羅亨格林第三幕) a) 合奏 (Tutti), ff, 小提琴(violin)後加上鈸 (cymbal) b) 銅管(brass) 後加上弦樂(strings) c), 合奏(tutti), 小提琴(violin)後加上鈸 (cymbal) 弱 (P), 雙簧管(oboe), 長笛(flute), 單黃(clarinet), & violin a). 強(ff), 小提琴(violin)後加上鈸 (cymbal) b) 銅管(brass) 後加上弦樂(strings) c) 鈸 (cymbal), 銅管(brass), 強(ff),漸強 (),強( ff)結束。. L4 Frederic Chopin, Prelude in c minor, op. 28, no. 20. 首先ff, p pp 在大聲和絃結束。 四、 音色 (tone color,timbre): 音色或稱作音質,人聲有:男高音 (tenor)、女高音 (soprano)、男低音 (bass)、女低音 (alto)、男中音(baritone)、女中音 (mezzo-soprano);每種樂器各有特殊的聲音。女高音嘹亮柔美,男高音挺拔高亢,女中音比較暗一些,渾厚而溫暖,男中、男低音則是莊重厚實。樂器的音色更豐富,小提琴纖柔靈巧,大提琴深沉醇厚,小號英雄氣概等…。各種聲音特質,會令旋律、和聲、節奏、力度產生鮮明效果。 管弦樂團由四個樂器群組構成: 弦樂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豎琴。 木管樂器:短笛、長笛、單簧管、雙簧管、英國管、低音管、倍低音管。 銅管樂器:短號、小號、長號、法國號、柔音號、低音號。 打擊樂器:定音鼓、小鼓、大鼓、鈸 (cymbal)、鑼、鐵琴、木琴、管鐘、三角鐵、木魚、鈴鼓、響板、沙鈴、風鈴、鋼片琴、鳴板、皮鞭 (whip)。 鍵盤樂器:鋼琴、管風琴、大鍵琴等。 布列頓青少年管弦樂入門一曲是布列頓 Benjamin Britten 以英國作曲家 Henry Purcell 的主題寫成的變奏曲和賦格曲,針對交響樂團各種樂器的特性所譜成。 L5 Henry Purcell, 1659-1695, The Overture of Abdelazer (The Moor’s Revenge) L6 Benjamin Britten,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 34 主題: a, tutti, b,木管, c, 銅管, d, 打擊樂。e交響曲(tutti)再帶出 木管: a, 長笛、短笛, b, 雙簧管 (oboe), c, 單簧管, d, 低音管 木樂類: a, 小提琴, b, 中提琴, c, 大提琴, d, 低音提琴, e 銅管;a, 法國號, b, 小號, c, 長號 & 低音號 打擊樂器: a, 定音鼓, 大鼓, 小鼓、b, 鈸, c, 木琴, d, 鑼, e, 皮鞭, F, 三角鐵。 終曲(Finale): 短笛(Piccolo), 長笛(flute), Oboe, 單簧管 (clarinet), 低音管(Bassoon),漸強 ( 第一小提琴(1st violin), 弱(P), 2nd violin, 中提琴 (viola), 大提琴(cello), 第一小提琴(1st violin)<,漸強 (<),漸弱 ( >) 豎琴 (harp),銅管 (brass) 後加上弦樂 (string), windwood (木管)。 法國號,小號,長號,低音號。 打擊樂器,f,樂團伴奏,p,漸強 (<)。  銅管,打擊樂器,fff。 在一個樂團中,每個樂器組有��個首席演奏家或獨奏家,他在組內有獨奏者充任領導的任務。小提琴有兩個首席。第一小提琴的首席也被稱為樂團首席,不但是弦樂器的首�����,且是樂隊的首席 (concert master ),地位只在指揮之下,音樂���演出前帶領樂隊調音。 五、 節奏(rhythm): 節奏是音樂的進行,有輕重緩急,也有鬆散與緊湊。節奏包括節拍和速度這,前者是指音樂規律性的強、弱的交替情況,後者指音���進行的���度�� A)、節拍(metre): 節拍是按拍相隔一定時間反復出現重音的模式。每一種節拍都由時值固定的單位構成,這種節拍單位叫做拍子(beat���。小節線將音符隔成一個個有規律的強弱交替的單位。而這些也都是巴洛克時期完成,在此之前由於沒有小節線所以沒有節奏的產生。 拍子可以是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也可以是八分音符。節拍通常用分數來��記,分子表示每小節中單位拍的數目,分母表示單位拍的音符時值,例��2/4,它的含義是 "每小節有兩拍,每拍是四分音符"。常見的拍子:有2/2、2/4、4/4、4/8等,這些偶數節拍是對稱的,帶有行進的特點;奇數類,有3/2、3/4、3/8、6/4、6/8、9/8等;它們聽上去帶有旋轉性和舞曲有關。 由於音樂是有節奏的,通常小節線後面的第一拍是強拍,如2/4它是強弱的交替�����3/4拍子,如圓舞曲,則是強弱弱的交替。假如拍數超過三個,則會出現兩個不一樣的強拍,如4/4拍子,是強、弱、中強、弱等。 B)速度(tempo)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所以它有速度的術語與符號。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慢、中庸、快。如前所述速度術語是義大利語,通常作曲家有表記,如:一分鐘約 =60在樂譜的開始。慢速類:Largo、Grave、Lento、Adagio。韓德爾有一首歌劇Xerxes的Largo和Tomaso Albinino (1671-1751) 的Adagio都是很有名的曲子。中庸類:Andante (行板)、Andantino、Moderato (中庸)。快速類:Allegretto、Allegro (快板)、Allgero molto、Vivace、Presto、Prestissimo (最急板)。 六、旋律(melody):也稱作曲調。 旋律和我們的日常語言關係十分密切。旋律可以狹窄或較大的音程行進,其分別在及進 (steps) 和跳進(leaps)。在歷代作曲家中以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 1791) 和舒伯特 (Franz Schubert, 1797- 1828) 是寫作旋律大師,換句話說,這些作曲家當中,他們兩位的曲子最為大眾所知。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的音樂有兩大類有如: 田園交響曲、月光和悲愴奏鳴曲式的柔和與英雄氣概式,而他很多著名的曲子都屬於此類,如: Egmont, the Creatures of Promethus, Fidelio, Coriolan, 英雄交響曲 (Eroica)、第五交響曲等。貝多芬貝多芬第五交響曲末樂章主題它的旋律是有主和絃分解而成的號角音調,棱角分明,具有英雄氣概。這種旋律特性是貝多芬的一個鮮明的標誌,是他的個性語言。柴可夫斯基(Tschaikovsky)的第六"悲愴"交響曲的末樂章主題,以下行音調為主,聽上去有如哭泣。 七、和聲 (harmony): 和聲 (harmony) 是音樂創作的整套體系。和聲的基本單位--和絃 (chord)。每一個和絃都由至少三個音組成,比如do,mi,sol,或者fa,la,do。有和諧和不和諧音兩種。Wa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曾寫不和諧弦樂四重奏" (Dissonance String Quartet, K. 465)。通常兩個和諧音樂和諧其pitch 分子和分母之比例愈小。數字低音在巴洛克時期的作曲手法。巴洛克時期的聲樂曲或合奏曲,由風琴、大鍵琴、大提琴、低音管或魯特琴等可以奏出和聲的樂器演奏低音聲部,作曲家就用數字標示這些低音該奏的和弦。巴洛克時期音樂已從複音音樂各聲部平衡的構造,轉成了高音「旋律聲部」和低音的「和弦聲部」的主音音樂趨勢。這個和聲概念取代了複音音樂以對位法為基礎的聲部結合,以和聲理論為基礎的大、小調音階系統逐漸成了音樂的主流。 八、調性(KEY): 中世紀的音階用教會調式音樂 (Church Modes) 流行於十四至十七世紀,原有八種教會調式,現在已經不再使用。二十世紀美國作曲家紐約愛樂交響樂團指揮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1918-1990) 曾用教會曲調作曲。十六世紀瑞士音樂理論家格拉雷恩 (Heinrich Glarean, 1488-1563) 的論文 Dodecachordon (1547) 提共十二種教會調式,也稱作中古調式。 七世紀以後大、小調性興起,全面替代了教會調式。大調 (major): 大調音階是按全音和半音音程順序來排列︰1-1-1/2-1-1-1-1/2。從鋼琴的中央C調開始,奏出7個白色音符,就產生C大調音階: CDEFGAB。一首被稱為大調調性或調的歌曲,其旋律及和弦皆來自大調音階。一首歌經常從某特定的大調音階以外借用音,這就是轉調。小調 (minor):小調音階的全音和半音音程排列︰1-1/2-1-1-1/2- 1-1。鋼琴的A調開始,奏出7個白色音符,就產生A小調音階: ABCDEFG。這兩者為關係調。小調音階比較悲傷或憂鬱。樂曲的結尾,從旋律上來說,結束是主音。 九、織體 (texture): 樂曲的織體指樂曲的內部組合。織體分為三類: 單音織體(Monophonic texture) 無和聲伴奏之組織型態,稱為單音織體,最早的音樂屬單音織體,一直持續到約十世紀。 複音織體 (Polyphonic texture) 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性曲調之組織型態,稱為複音織體,這類樂曲以對位法作曲,它興起於十世紀至文藝復興後期為黃金時代(Erato出版的複音音樂的黃金時代, R30E1016 -18 3張CD套裝),其重要作曲者包含: 帕勒斯替那 (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1525-1594),拉索 (Roland de Lassus, c1532-1594),維多利亞(Tomas Luis de Victoria, c1548-1611)等,到巴洛克末期巴哈所寫賦格的藝術 (Die kunst der Fuge) 達到巔峰,古典樂派後只有宗教音樂和少數音樂家在器樂作品中使用賦格,如: 莫札特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1756-1791) 的四十一號交響曲 (Symphony no. 41, in C, K551, Jupiter) 又稱為朱比特或帶賦格終樂章的交響曲。貝多芬有大賦格鋼琴曲 (Grosse Fuge, op. 134)、大賦格弦樂四重奏 (Grosse Fuge, op. 133)。 主音織體 (Homophonic texture) 某聲部奏出一個旋律作主题,其餘各聲部同時奏出和弦以伴奏之組織型態稱為「主音織體」或主音音樂。音樂史上最早的和聲作品是路德的聖詩(Choral),到古典樂派啟代複音織體成為音樂主流。 Listen: George Friedric Handel, For unro us a child is born from Messiah 1. Orchestra/--Sop./ Ten. /Alto/Bass/homophonic 2. Alto/ten./Sop./Bass/homophonic 3. Ten./sop./bass/alto/homophonic 4. Bass/sop.-alto-ten./homophonic/--orchstra. Listen: Georges Bizet, 1838-1875 Farandole from L’Arlesienne Suite, no. 2. 1a. March theme, homophonic 1b. March theme, polyphonic 2a. Dance theme, homophonic 3a. March theme, monophonic 4. Dance and march thme

Powered by GALAXIA中文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